本文目录一览:
胡和生夫妻双院士因一篇论文结缘生情,留在国内教书,后来怎样?
随着《民法典》的问世,其中的《婚姻家庭篇》也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而男女两性的权利义务之争似乎也到了一种针尖对麦芒的状态。且不论这部法典的法条到底对谁有利,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婚姻当中,门当户对只是为了三观一致。而三观一致的爱情,婚姻是归宿,是让你跃上下一个成功的助力。而三观不合的婚姻无论法律如何规定,都不会幸福。
还记得当时轰动一时的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里面的学霸夫妇可是圈了一大波粉丝,而且肖奈和微微不仅是学霸,而且是男帅女靓,但是你知道这样一对夫妇简直就是肖奈和微微和前身吗?他们就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院士谷超豪和胡和生夫妇。他们能成为院士,自然是,学霸中的学霸,而现在他们虽然已经进入老年,但从年轻时候的照片便能看出来两人出色的外貌。
电影情节一样的一见钟情
虽然在2012年,谷超豪先生不幸病逝,而他的妻子胡和生女士如今已经92岁了,但是两人的爱情故事却是一直被大家称赞。谷超豪和胡和生都是浙江大学的学生,谷超豪先生于1943年进入浙江大学,并在1948年成为苏步青教授的助教。胡和生院士于1950年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并成为了苏步青教授的学生,所以两人也是同门师兄妹。
而两人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也是充满了诗意。当时的谷超豪因为在学术研究上十分认真且很有天赋,苏步青教授为了方便他学习,便安排他去图书馆做管理员。就在图书馆,他们相遇了。1950年,刚刚进入校门的胡和生正是最美的年龄,两人偶遇了。
因为专业相同,老师也是同一个,胡和生便大着胆子向谷超豪求教一篇论文,谷超豪立马答应了。但是因为胡和生并没有拿着论文,她便在炎热的天气奔跑了十几分钟将论文拿来。
而胡和生这种对于科研学术的认真深深打动了谷超豪,胡和生充满阳光的笑脸和银铃一般的笑语声就这样撞进了谷超豪的心里。而谷超豪帅气的外表,温柔耐心的讲解,在专业领域卓越的见解也同样打动了春心萌动的胡和生,两人就这样相爱了!像极了言情小说的相遇情节,唯美而又浪漫。
三观一致,互相支持
谷超豪和胡和生不仅年龄相近,家庭教育的熏陶和爱好、性格也是十分相近。胡和生出生于当时的名门大家,父亲是上海著名的摄影家,所以胡和生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比如绘画和摄影。不仅如此,因为父亲的用心教导和熏陶,胡和生的性格十分活泼开朗,是一个十分爱笑的女孩。
谷超豪也是从小饱读诗书,而且在数学上有着极高的天赋。在我们今天,这就是妥妥的的文理双学霸集于一身。而且因为诗书的熏染,谷超豪性格十分纯真、善良,是个温柔的翩翩君子。两人学识、见解水平相近,经常会对艺术和诗词进行讨论,也会对专业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可谓是话题不断,相处融洽。
胡和生毕业后,谷超豪也留在苏步青教授身边,后来两人还随着苏教授一起进入了复旦大学。1957年,经过7年爱情长跑,两人终于喜结连理,可惜却天不遂人愿。结婚的当年谷超豪就被安排到莫斯科大学深造,胡和生没有抱怨,积极支持丈夫的工作,两人的感情也愈发浓烈。回国之后的谷超豪又经历了十年动乱的苦难,两人在患难之中互相支持,感情没有丝毫的改变。
联手事业,伉俪情深
谷超豪和胡和生夫妇在生活中互相依靠,性格上相处愉悦,而在研究中,因为两人的专业相同,所以也是互相扶持和合作。虽然两人在研究领域上稍有不同,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两人的合作研究。他们家里有两张写字台,就是为了两人在分开研究时使用。但是两人一旦联手,可谓珠联璧合,成果斐然。
杨振宁曾经和谷超豪、胡和生夫妇合作研究过一段时间。当时已经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都对夫妻二人在研究上的精神、科学理论的见解之深都表达出很高的敬意和欣赏。当时在和杨振宁合作期间,夫妻二人合作拿出了两项当时领先国际社会的研究成果。杨振宁先生大喜过望并强烈希望夫妻二人可以跟随自己出国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但是由于国内其他形势的影响,夫妻二人并没有出国。
也由于两人出色的科研成果,1980年,谷超豪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胡和生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中国第一位数学界的女院士。两人之后还取得了很多的科研成果,谷超豪院士还先后被任命为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和温州大学校长等职务,还获得了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夫妻二人双双都是院士且成果斐然的故事一直被称颂。
最美爱情,只愿和你在一起更久一点
对于外界对两人爱情的猜测和向往,谷超豪院士也十分乐于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故事,是妥妥的“宠妻狂魔”了。对于两人的相处模式,谷超豪院士说,两人可以相互理解也可以互相检验和提问,这是两人相处时最大的乐趣。这就是三观一致的爱情,也是旗鼓相当的爱情,只要两人相当,哪有那么多爱情和婚姻的问题,这也是两位教书育人一辈子用自身最好的案例给我们的道理。
虽然谷超豪院士在2012年去世,但是胡和生院士一直过得很开心。两人曾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在一起久一点,但是在丈夫去世后,胡和生努力将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好,或许这便是因为热爱,所以不希望担心吧!而两位院士著名的爱情故事也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宣传,大家一致认为他们是科学界最伉俪情深的夫妻了。
夫妻一体,家庭和谐,事业有成。所以两位院士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女人不是丈夫事业上的阻碍,两人只要旗鼓相当,既可以是竞争者,也可以是合作者,两个人心在一处,自然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而谷超豪院士虽然一生坎坷,却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当中已经有九位是院士了!
胡和生的成果简介
胡和生长期从事微分几何研究,在微分几何领域里取得了系统、深入、富有创造性的成就。例如,对超曲面的变形理论,常曲率空间的特征问题,她发展和改进了法国微分几何大师嘉当等人的工作。1960-1965年,她研究有关齐次黎曼空间运动群方面的问题,给出了确定黎曼空间运动空隙性的一般有效方法,解决了六十年前意大利数学家福比尼所提出的问题。她把这个结果,整理在与自己的丈夫谷超豪合著的《齐性空间微分几何》一书中,受到同行称赞。她早期在我国最高学术刊物之一《数学学报》上发表了《共轭的仿射联络的扩充》(1953年)、《论射影平坦空间的一个特征》(1958年)、《关于黎曼空间的运动群与迷向群》(1964年)等重要论文。至今,她发表了七十多篇(部)论文、论著。她在射影微分几何、黎曼空间完全运动群、规范场等研究方面都有很好的建树,成为国际上有相当影响和知名度的女数学家。她的一些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在调和映照的研究中,她撰写的专著《孤立子理论与应用》,发展了“孤立子理论与几何理论”的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982年,胡和生与合作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4年起担任《数学学报》副主编,并担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1989年被聘为我国数学界的“陈省身数学奖”的评委;199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至今选出来的数学家院士,只有胡和生一人是女性。
暑假适合数学老师看的书籍
暑假即将来临,我为数学老师准备了一份暑假书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助推篇】
1、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
作者:曹培英
页数:233
曹培英老师基于多年来参与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的经验和心得,特别是大量丰富的一线教学、教研经验,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0个核心词做了细致的剖析,不仅引领教师从理论上理解核心词的概念和意义,更是对核心词如何浸润课堂给出了实践性的操作建议。
2、以文“化”人——小学数学文化的育人视界
作者:顾亚龙
页数:248
本书从数学文化教学实践推进的角度出发,着力探讨“以文‘化’人——以数学文化浸润课堂的路与径”,即回溯数学之源、叩问数学之真、感受数学之美、建构数学之模、触摸数学之魂。书中选取大量教学案例,以点评的方式穿插若干“文化看点”和“文化品鉴”,对每一个案例的核心环节作文化解读。
3、解题研究
作者:单墫
页数:422
《解题研究》是单墫教授的代表作。本书详细介绍了数学解题的基本方法、解题要诀,能帮助中学生学会解数学题,帮助教师进行解题教学。
4、解题漫谈
作者:单墫
页数:422
《解题漫谈》是《解题研究》的续篇,是单墫教授专门为中学生创作的新书。本书采用问答式的叙述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寻找解题思路、纠正解题错误,最终学会解题。
5、我怎样解题
作者:单墫
页数:422
《我怎样解题》是100多道经典竞赛题及其解题过程。一是每道精选题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不仅能提高解题能力,还能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二是在解题过程中体现了单墫教授的解题思想和艺术,有助于教师的成长与解题教学的开展。
6、小升初数学双语辅导手册
作 者:苏晨杰、高雯婷等
页 数:242
本书以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数学课本为蓝本,为读者详细罗列了小学五年级数学术语、定义、定理的中英对照,更精心设计编写了小学五年级数学双语习题,包含双语对照习题和全英文数学习题。本书不仅可以为广大的五年级学生的双语学习带来帮助,也可以和励志于从事双语教学的数学教师们作一些经验分享,为数学双语习题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教学素材和参考依据,可谓实用性和参考性俱佳。
7、数学双语教学手册(小学)
作者:龚德辉、苏晨杰等
页数:151
《数学双语教学手册(小学)》以上海二期课改小学数学教材为蓝本,兼顾全国各版小学数学教材,具有较强的参考性、规范性、指导性。本书可作为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的教材,供小学师生使用。
8、数学双语教学手册(初中)
作者:龚德辉、苏晨杰等
页数:160
《数学双语教学手册(初中)》以上海二期课改初中数学教材为蓝本,兼顾全国各版本初中数学教材,具有较强的参考性、规范性、指导性。本书可作为初中数学双语教学的教材,供初中师生使用。
【理论提升篇】
1、数学家的智慧——胡和生文集
作者:胡和生
页数:552
胡和生先生是我国著名数学家,专长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领域。本书记录了胡和生院士的学习与工作的历程,向读者展现了一位数学家为了科学孜孜追求、开拓创新的征程,体现了她献身祖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的奋斗精神,和对恩师的真挚感情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2、人脑如何学数学
作 者:戴维·A.苏泽
译 者:赵晖等
页 数:222
《人脑如何学数学》通过对脑与数学认知研究领域中各种有趣的研究成果解读,为教与学的各种理论提供坚实的佐证,并开拓新的观点。在本书中,作为有着多年数学教育一线工作经验的研究者,作者用简洁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脑神经科学研究对于数学学习问题的解释;从人脑发育的规律,从一般认知学习的特性等方面,为数学教与学提出了建议;针对从幼儿园到中学的不同时期,给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可以为中国一线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3、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
作者:鲍建生、周超
页 数:380
《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对近二十年来国际数学教育心理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剖析,既可以作为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和研究生数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数学教育研究的工具书。
4、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作者:邵光华
页 数:361
《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系统阐述了一般性数学思想、局域性数学思想、一般性数学方法、局域性数学方法,显示了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即:数学思想与方法是一种数学教育任务。
5、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
作者:张维忠
页 数:266
本书从文化的视角入手,结合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数学新课程,运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与科学史等相关科学的理论,分析与探讨了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问题。
6、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作者:黄荣金、李业平
页 数:203
《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较好的操作性,是从事数学教育研究和促进中学数学专业发展的必备参考用书,攻读数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和中学数学骨干教师不可不读。
7、数学教师的专业教育与与发展
作者:鲁哈马·埃文、德博拉·勒文贝格·鲍尔
译者:李士錡、黄兴丰等
页数:296
本书是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系列专题研究15的最终成果,由ICMI授权的国际程序委员会精心设计安排,在全球范围内征集论文,举行国际会议交流,最后由世界顶级专家撰写和主编。它对于我国数学教师吸纳国际经验和教训,扩展视野,极具启发意义,是难得的、全面的基础性研究资料。
8、证明的教学: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视角
作者:德斯皮娜·A.斯蒂利亚努、玛利亚·L.布兰顿、埃里克·J.克努特
译者:周超、鲍建生等
页数:403
本书从一个广阔的视角阐述了数学证明的涵义,为大家提供了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具体做法,也提供了激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机会,展现了证明教学的发展趋势、课堂使用的数学问题和当前面临的挑战,为研究者今后的研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9、六国初中数学教材代数内容的国际比较研究
作者:吴立宝
页数:261
本书选取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和新加坡六国各一套初中数学教材,以代数内容为研究对象,深入具体地比较了这六套教材代数内容部分的异同,为教师数学课堂的教学提供重要的借鉴与思考。
中国数学家
中国数学家例举如下:
古代,1、祖冲之(南北朝),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主要著作有《大明历》《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2、刘徽(魏晋):杰作有《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近现代:1、华罗庚:自学成材的天才数学家,中国近代数学的开创人。2、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胡和生的人物履历
1945~1948年在交通大学数学系学习,1950年1月毕业于大夏大学数理系,1950年8月至1952年7月在浙江大学当研究生,师从苏步青教授。毕业后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1956年调至复旦大学任教。
胡和生在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应邀作Noether讲座报告,200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丈夫谷超豪教授,亦为著名数学家,亦是中科院院士;夫妻院士,传为佳话。胡和生教授长期从事微分几何研究。早期研究超曲面的变形理论、常曲率空间的特征等问题,发展和改进了著名数学家E.嘉当等人的工作。在黎曼空间运动群方面,给出了确定黎曼空间运动群空隙性的一般方法,解决了持续60多年的重要问题。对有质量规范场的存在性问题、团块现象和球对称规范势的决定等问题,都取得难度大、水平高的重要成果。在调和映照的研究中,发展了孤立子的几何理论。撰有《孤立子理论与应用》、《微分几何学》等专著。研究成果“经典规范场”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胡和生的介绍
胡和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女数学家。1928年6月20日生于上海,籍贯江苏南京,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
胡和生长期从事微分几何研究,早期研究超曲面的变形理论、常曲率空间的特征等问题,发展和改进了几位著名数学家的工作。在研究规范场团块现象和球对称规范势的决定等问题中,都取得难度大、水平高的重要成果。在线汇理论、Toda方程和调和映照的研究中,发展了孤立子的几何理论。
扩展资料:
胡和生人物经历:
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胡和生考进交通大学数学系。1950年1月毕业于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数理系。
1950年8月至1952年7月在浙江大学当研究生,师从苏步青教授。毕业后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1952年,院系调整,苏教授与她转入了上海复旦大学。
1956年,调至复旦大学任教。
1982年,胡和生与合作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84年起担任《数学学报》副主编,并担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1989年被聘为我国数学界的“陈省身数学奖”的评委。
199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至今选出来的数学家院士,只有胡和生一人是女性。
2002年,胡和生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应邀作Noether讲座报告。
200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胡和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